东北网5月27日讯(记者 包海多)5月18日,记者随“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团走进黑龙江省桦川县星火集体农庄,这里是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
“这里是中国农业合作化经营的发源地,诞生了新中国农业史上的多个第一。”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派驻桦川县星火村第一书记隋智博向记者介绍起星火村的发展历程。 1945年秋东北解放,1947年党领导东北解放区农民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的春天,朝鲜族农民金白山和李在根各自带领几十户人家来到星火农庄开荒种稻。
1951年2月19日,金白山集体化耕作组又扩大到三十六户,创建了星火集体农庄,把一片片沼泽地改造建设成为全国亩产最高、品质最好、农民收益最多的良田,开辟了我国寒地种植水稻的先河,将传统农业推至峰巅并展露出现代农业端倪的“中国合作化第一村”。从1948年到1982年,星火集体农庄开创了六个新中国第一:第一个集体农庄、第一个拖拉机站、第一个突破大面积高产地区、第一个农民水稻科研小组、第一个农村题材纪录片、第一个写进小学课本的集体农庄。
建村70多年来,星火人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到2019年,实现人均收入2万元,农业总产值416万元,村集体收入58万元,土地集中流转收入358万元,外出务工收入1776万元。家家住上了楼房,有了小轿车,村里安上了路灯、修了水泥路、建了文体广场、大舞台、门球场和民俗村寨。
进入新时代的星火人深入挖掘“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红色资源,发展民俗村寨旅游产业,为星火人持续过上小康生活提供坚实有利的保障。